您好!歡迎來到北京德天地興科技發(fā)展有限公司官網(wǎng)!
在青藏高原上修建鐵路極為困難,除了惡劣的氣候和脆弱的環(huán)境,最難解決的技術難題就是高原多年凍土。凍土指的是土體溫度低于0℃且含有冰的特殊巖土體,可分為短時凍土、季節(jié)凍土以及多年凍土?!?/span>
凍脹和融沉是路基病害的主要原因
普通土壤的性質主要由其顆粒的礦物成分、密度和含水量決定,這些因素一旦確定,土的基本性質就基本穩(wěn)定,土的性質多表現(xiàn)為靜態(tài)特性。而凍土的物理性質和工程性質則和普通土質有所不同。
眾所周知,水的密度比冰要大,自然而然的,水在凝結成冰的過程中,體積會增大。所以,在寒冷的冬季,凍土會像冰一樣凍結,隨著溫度的降低,體積發(fā)生膨脹,建在上面的路基和鋼軌就會被膨脹的凍土頂起,這種現(xiàn)象被稱為凍脹。
而反過來,到了夏季,溫度升高,凍土融化體積縮小,路基和鋼軌又會隨之凹陷,這是熱融沉陷。在凍土的凍結和融化反復交替作用下,路基就會出現(xiàn)翻漿、冒泥、沉降變形現(xiàn)象,使得鋼軌扭曲變形,變得高低起伏,會給路基造成嚴重破壞,給鐵路行車帶來嚴重威脅。
以青藏公路為例,85%的路基病害是融沉造成的;15%為凍脹和翻漿所致;橋梁和涵洞的病害主要由凍脹引起;在高溫凍土區(qū)的路堤上,由于陰、陽坡下的融沉不同,因而在向陽面的公路左側產(chǎn)生縱向裂縫……
所以,在高原凍土區(qū)修建鐵路,如果不能解決凍土融塌、沉降以及膨脹變形等難題,修建鐵路只是空談。
守護天路的“被動措施”
給路基保溫有兩個辦法,一個是主動措施,一個是被動措施。主動措施是指能夠主動冷卻地基多年凍土的技術,被動措施是依靠材料或結構增大熱阻,減少傳入多年凍土熱量的技術。
被動措施的原理就是充分利用熱能的輻射、對流和傳導等熱傳導的三種方式,具體而言分為以下幾種:選擇合理的路基高度、路基鋪設隔熱層、片石路基結構、熱管路基結構、通風管路基結構、遮陽棚以及以橋代路等多種模式。
普通熱管如何給路基降溫?
在上述措施里面,熱管路基結構無疑是最令人矚目的一種。想想看,將一排排鋼棒斜插在鐵路路基兩側,無論春夏秋冬,都能讓路基下面的永久凍土層在火車重壓之下保持冷凍狀態(tài),是不是非常神奇。
那么,看起來很普通的熱管是如何給路基降溫的呢?
其實采用熱管降溫并非新技術,在國外早有應用先例,在1974年美國阿拉斯加輸油管道基礎中就采用了112000根熱管,前蘇聯(lián)在公路和水庫的建設中也采用熱管保溫。而熱管在鐵路中的首次應用是在1987年,在加拿大哈德遜灣的多年凍土鐵路上,有4公里的路基通過熱管來保持凍土穩(wěn)定。
中國研發(fā)并嘗試應用熱管技術是在1980年代,時間并不算晚,而全世界首次大規(guī)模應用熱管技術則是在青藏鐵路上面。
液態(tài)氣態(tài)的不斷轉換,帶走路基熱量
熱管也叫無芯重力熱管和兩相封閉式虹吸管。通過這兩個名字,我們也能一窺端倪,也就是說,熱管通過重力和氣液兩相的互相轉變的物理原理來為路基降溫。
熱管是一根密封的管子,里面填充了氨、氟利昂、丙烷、二氧化碳等物質,管子的上段是冷凝器,下端為蒸發(fā)器,中間為絕熱段,通俗講就是“吸熱段、絕熱段和散熱段”三部分。當熱樁下端吸收熱量后,液態(tài)物質會轉化為氣態(tài),然后上升至冷凝器,熱量通過冷凝器發(fā)散。氣態(tài)物質再液化為液態(tài),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回熱樁下端。
熱管里的物質在氣態(tài)和液態(tài)之間不斷進行轉換,依靠熱管的單向導熱性和高效的傳熱和散熱效率,從而源源不斷帶走路基的熱量,保持路基的穩(wěn)定。